制作工艺是关键
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采摘、摊晾、杀青、揉捻、晒青等。制作工艺对普洱茶日后的陈放与茶质的转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采摘是普洱茶制作的第一道工艺,一看长势,二看季节,三看标准。采摘季节不同,茶叶品质也有高低之差,以春季采摘的“春尖”品质为佳。鲜叶采摘以一芽两叶或三叶为标准,这样的鲜叶内含物质及成熟度可达到较佳状态,太嫩了不耐泡且没有味道,太老了鲜爽度又不够。
摊晾是为了让鲜叶失去一定水分,使茶叶外形与内质发生变化,方便后期进行揉捻和塑形。摊晾的过程中,应尽量少翻动,因为大叶种叶质柔软,翻动时容易碰伤叶子,出现绿叶红边的“红变”现象。
杀青的目的是为了抑制酶活,减缓发酵速度,分为机器杀青和人工杀青两种方式。杀青程度对普洱茶的后期转化品质很关键:如果杀青不足,茶品会有较重的青味,影响茶汤的香气、口感,后期茶叶还会发酸;如果杀青过度,茶叶容易出现糊点,喝茶时能感受到明显的焦味或苦味,茶叶后期转化价值不大。
揉捻就是破坏茶叶叶表组织,使茶质充分氧化,释放内含物。有些茶农为了让条索外形粗松好看,揉捻时用力较轻,茶叶细胞组织没有被完全破坏,内含物溢出较少,茶汤滋味相对较淡。
普洱茶的晒青,是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在阳光下晾晒,使茶叶含水量降低。由于晾晒温度低,茶叶中大量的活性酶得以保留,为后发酵转化提供了基础,普洱茶才有了“越陈越香”的特质。
现代工艺中一些普洱茶的烘干是用烘干机烘青。烘干机内温度高达130℃以上,这样的高温足以杀死茶叶内的活性酶。失去活性的普洱茶犹如失去了生命,不再具备后发酵转化的能力,自然也不值得长期储存了。
3![]()
仓储状况定优劣
业界有句老话,“仓库是普洱茶的第二生产车间”。多年的仓储对普洱茶的品质影响更加深远。如果一饼茶在存储过程中受潮甚至发霉,即使拥有优秀的茶质及制作工艺也只是徒然。
普洱茶后期存放的环境,要求空气清新流通,温度保持在15℃~35℃,湿度在45%~70%之间,无杂味异味。这样转化出来的茶品,香气纯正,汤色透亮,入口生津回甘,茶韵十足。
反之,如果茶品在过度潮湿的环境中放置过久,不但茶质破坏,有的甚至发霉损坏,严重影响茶品的香气、滋味及口感。
若一款茶仓储状态不理想,过度受到潮湿,口感表现呆滞,那即使它是真正的1950年代红印圆茶又如何?真的不比一些新茶好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