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的班章“大白菜”是从何氏兄弟手里面买来的,那我们对这茶是毋庸置疑的。当年这茶虽然量不多,但无论怎么卖,怎么消耗,他们手里面肯定是有存货的。但是市场上的不是大白菜的“大白菜”却是多得让人难以置信,并且借着它的名气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一时间让人们感觉到,为什么班章“大白菜”老是卖不完?
原因主要是巨大利益的驱使,才会导致这一现象的。
到普洱茶市场上,你会发现“都说自家的‘大白菜’是真的,渠道来源正规,数量稀少。你要的话可以卖你一饼,不要的话就算了。”但事实上,真正的大白菜哪有这么简单,岂是随随便便一个茶商就能拿得出来的?
那为何那么多人会热衷它,又会上当呢?这不得不从它本身说起。那就是鉴别难,不易接触,不容易喝到。导致了“只闻其名声,而不知其所以然”。最后发现上当了!
那班章“大白菜”鉴别的难点在哪里呢?
第一,它的年份。“大白菜”是从2000年就开始在勐海茶厂定制了,一连出了好几年。因为用料是班章料,其绵纸包装整体都差不多,而每年它的定义都不一样,有“精制、特制”等,所以从外观上很难鉴别。
而勐海茶厂完全不接受外来私人定制,或者说终止外来私人定制应该是2006年前后,而不是2004年。在此期间出的大白菜年份是比较难鉴别的。如今最出名的要属2002年的班章大白菜,也可以称为第一代。
第二,它的制作。班章“大白菜”是私人在勐海茶厂制作的,自然是勐海茶厂的工艺,但在定制这几年期间,勐海茶厂压制的机器是不一样的,它经历了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更换,像2002年的班章“大白菜”压制模具就用了第二代的,所以不知道的人,光从茶饼上也是很难鉴别的。
第三,它的稀有。说实话,班章“大白菜”虽然是接着出了几年,但是每次的量都不是很大,经过将近二十来,在市场上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如今真正能喝到或喝得起的人又有几个?因此,它具体是什么口感,什么味道,又有多少人知道?即便是知道也是通过别人的转诉或者网上看资料才了解个大概。 但是到市场上时,推荐的人一般就会按照他们的套路泡给你喝,在各方面的引导之下,你会觉得自己喝到“大白菜”确确实实是真的,好像就如茶店讲解的那样。于是就下手了,一下手就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