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2-12-27
- 最后登录
- 2024-6-3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21849
- 精华
- 0
- 帖子
- 6859
 
|
本帖最后由 朋纳小店 于 2019-11-1 16:36 编辑
![]()
《造物记:云南古茶园秘密》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系主创周重林继畅销书《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之后的又一部重量级作品,也是茶业复兴核心团队全力以赴共同创作的又一部重磅作品,以原创还原原汁原味的古树茶韵味,以用心寻找西双版纳古茶园最初的茶境与情怀。
《造物记:云南古茶园秘密》全书关注古茶山、古茶园与古茶树,第一次成体系的介绍西双版纳古茶树,又以勐海茶区为重点,不惜笔墨的详解大勐宋、布朗山、南糯山、贺开、帕沙以及章郎、小勐宋、曼糯等勐海县重点产区。
我们每行走于一村一寨、一山一园,皆倾听当地茶农的声音,倾听自然的声音,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客观的角度记录每一个小产区的茶叶价格、制作工艺的变化,记录他们在岁月中总结的古树茶鉴别方法、饮茶方式的变化、茶树养护模式的变迁;
同时,我们也以人文的情怀了解他们的生活与民族习俗、村寨的变化与经济作物历年来的选择、经济收入的来源与支出方向……这种种角度与细节,透着他们对茶叶的情感、对美好生活的希望,甚至,还透着西双版纳普洱茶的未来。
未来,值得十二版纳之内与之外的所有普洱茶客期许;但这份期许、未来所有的可能,都取决于今天与普洱茶相关的人士的选择与努力,没有数百年前布朗族、拉祜族、哈尼族等古老茶农的付出与后人的养护,就没有今天我们看到的规模壮观的古茶园,同样,我们选择今天系统详解云南古茶山、古茶园、古茶树,即是服务于可期的未来。
![]()
这个选择,有现实的推动,也有远见的布局,但也流淌着我们对普洱茶及其行业的热爱,才会重装上阵,驱使我们不辞辛劳,以四个月的时间行走茶山一线,深入到古茶园最深处、偏僻处、遥远处,行走至边境、云端,驱云赶雾、披星戴月,只为探寻古茶园的秘密,为读者全方位的解读古茶树的滋味之源。
至于这四个月之后的创作时间,如同普洱茶的发酵一样,值得等待,这也是《造物记:云南古茶园秘密》的独到之处,以原创的心书写茶山的脉动,并向外界传递我们的诚意以及我们对自然万物的善意。
对于整个西双版纳的茶区,我们皆在有限的时间与篇幅中公平对待,不管是明星小产区,还是客商罕至的小产区,不管是大名鼎鼎的茶王树,还是于山野之间籍籍无名、生长的小茶树,均留下了我们的脚印,均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虽有未至茶山的遗憾,但终究尽力而为、而行、而书写。 茶树是静默的主角,茶农是鲜活的主角,在这里,我们特别感谢每到一处皆提供帮助的茶农,哪怕是三言两语的解答,哪怕是一段通往古茶园的山路引领,我们都不会忘记。而连接茶树、茶农的,则是雨林古茶坊的诸位向导,在此一并谢过。
![]()
《造物记:云南古茶园秘密》一书的创作是一个成全的过程,而我想说的是,这是茶山、茶农以及雨林古茶坊成全我们梦想之路的过程,当然,探秘云南古茶园秘密的路才刚刚开始;而这一次创作所带给我们的,不止是收获,还有欢愉,千金不换!
读者评价:
陈建国:读《造物记》有种重走景洪的感觉,说起来起码有七八年前了,那时候工作之余还有点闲余时间,最热衷的事情莫过于进茶山,那一年正好在丽江结识景洪的老吴,一个热情壮实的景洪汉子,除了做其他生意,也在经营茶叶的生意和云南的一些高山特产,把去茶山的计划和他一沟通,立马行动。 他自己开着一辆皮卡在机场接上我就开始一个山头接一个山头跑,这一趟,一生难忘,山里人的朴实,茶农的辛苦,对生活的满足和热爱,尤其是千年不变的生活传承,在好多寨子里依然保留,一楼养家禽家畜,二楼住人,架一口铁锅烧上木柴就做出一桌丰盛的晚餐,喝着高山特有的药酒,酒到酣处,歌声即起!朦胧中睡着,天还没亮被楼下的猪叫醒,主要人又领着我们走们茶山......
![]()
赵益钢:重林兄新作《造物记》,这两天抽空拜读,说实话,有更多莫名的感动,尤其我们这些常年跑茶山的人,共鸣同感自生!其间苦乐,非有切身体会者实难同契一语。我们访茶、探山、治学,为的是还原真相,为的是展现其真实的生存状态和自然条件,茶界,太缺乏说真话的人,太缺少严谨治学、教益大众的人,亦正因此,《造物记》之价值已不再仅仅是一本茶书,我认为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云南茶必定会迎来伟大复兴!
宋石磊:重林兄走出了茶书出版的路子,从《茶叶战争》《民国茶范》等,到刚上市的《造物记》。这本书做了我想做但目前不可能去做的事情。用书记录这个时代的茶山、茶人、茶树、茶园,来抵御时代的遗忘,谓之当代风土人物记。
![]()
![]()
摄影:李一波
来源:普洱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