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疫情,造成全球资本市场剧烈波动。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该如何应对?在疫情下,我们将如何探索新的销售市场?这是每一位投资者必须知道的重要功课。
普洱茶行业迎来新契机
由于普洱的口感偏向苦、涩,在当时的消费者眼中并不讨好。因此普洱茶更像是一位“配角”。很多情况下,商家会采取“买铁观音,送普洱。”来进行推销。
既然如此,在行情惨淡时期,为什么还有茶商愿意大批量生产定制茶?
让我们回顾下当年的市场发展状况。
2003年,正值全国经济上升阶段,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导致投资环境趋好,投资领域更开放,从债券、股票之类,扩展至房地产的固定资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收藏属性适时被引进大陆,有提前窥见商机的投资者带着大批资金涌上茶山,亲自选料,交予当地厂家加工生产。
定制茶大量涌现,也与当时的制作成本低廉有关。2003年普洱茶毛料每公斤的价格大约在7元左右,即使班章地区的毛料也不过12元/公斤,而在勐海茶厂的加工费只是几块钱一公斤。
云南政府与茶商相继发力,其逐步释放的普洱茶投资潜力和较为稳定的发展预期将吸引外界资金不断流入。不少商贸公司、资本闻风而动,纷纷进军普洱茶行业,大量热钱涌入,普洱越陈越香的升值概念得到扩大。商家们开始有意识地囤货,无形中诞生了二级市场,顺势扭动茶市行情惨淡的按键。
至此,大陆地区的普洱茶投资市场初步形成雏形。
左右滑动查看2003年产品行情
常言道:有“危”就有“机”。疫情是一个警钟,同时也是一个机遇。2003年的SARS非典疫情,虽然沉重地打击了许多传统行业的发展,但也因为疫情限制人的活动,从而催生了电商行业。同理,在这场疫情下,加速了普洱茶二级市场的诞生,为普洱茶行业迎来转型契机,让普洱茶市场重焕生机!
疫情之下的商机
在今日,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席卷全国,传播力、影响力比当年的“非典”更严重。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仍然是第三产业。据相关资料显示,首当其冲受影响的餐饮零售业在春节7天的损失可能高达5000亿元。
中国在努力,武汉在努力。疫情是牌面,牌桌下,是各方势力在博弈。大家都在抗击疫情,每一个人、家庭、企业都在努力,努力在风暴之下撬下一丝生机。
当疫情得到控制时,在这片土地上,各路资本、各个利益群体开始争相抢镜,启动一场无声的厮杀。A股成交额连续三天破万亿、权益类基金净值回升、各地硬核“抢人大战”等等。
一场突发公共事件,打乱了全国的原定计划,但也激发每一个人提升抗风险意识,重塑了价值观。对于投资者而言,危机即时机,不要每天刷抖音,打游戏了。疫情之后,所有的挣扎、自救、救他的举措,都将帮助企业,更快复苏、更快转型,找到下一个增长点。
暗流涌动的资本开始角力,有人嗅到了,有人还在观望。在疫情过后,要看准时机踩油门前进,而不是踩刹车,落于人后。2020年,将是很多人财富层次的拐点,这个结果取决于,你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来源:东和茶叶订阅号
欢迎光临 茶帮网—一个茶厂与商家、消费者的交流平台 (http://www.chappo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