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普洱茶几种仓储方法的利与弊
如果发酵过程中出现有害菌类,就不适合饮用。湿仓茶的好处是:可以较快时间改变普洱茶的苦涩和汤色,由于发酵程度一般低于渥堆熟茶,退仓时间足够(十年以上),退仓成功后,锁喉感消失,汤红亮,甜滑,有回甘,比渥堆熟茶更有活性。2000年以后湿仓基本被否定。
自然仓指不人为地制造、改变仓储条件,在自然的条件下存放普洱茶的仓储。90年代以来受发酵说的影响,最流行的是自然仓。认为茶要后发酵,就需要氧气和一定湿度,还认为“存茶没门槛,只要人可以在的地方就能存普洱茶”。受这种观点影响,出现了大量的家庭存茶。自然仓因为要避免茶叶长霉,因此也有人称为“干仓”。其实自然仓不人为控湿是不能称为干仓的。
密封恒温恒湿仓指通过人为的控制,将仓库的温湿度控制在制作这一仓库的人所希望的条件下的仓储。密封恒温恒湿仓的弊端:一是仓储成本高,二是茶叶作为一种植物,其存放条件应该有一定的温湿度变化,完全的恒温恒湿的茶叶变化会不会好,还有待观察。优点是:可以较好地保留茶香和活性酶,保证茶叶在保存香味的前提下可以不断变化。另外不会有例如转化味之类的异味。
密封控湿仓指通过人为的控制仓储的密封度和湿度的仓储。茶叶在密封、避光、避湿的条件下存放。茶体密封,仓库密封,加除湿机,仓库内湿度达到70%时开始抽湿,将湿度控制在70%以下。
密封控湿仓的弊端:仓库必须是专用的,需要一定的设备和管理成本。优点是:这种仓储的茶叶香味可以较长时间保存,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茶叶会越存越香;由于保留了活性酶,茶叶可以继续变化,茶叶的苦涩会退化;汤色会变红;而且茶叶不会出现转化味之类的异味。
02 普洱茶密封存储实验
密封存茶,主要依靠茶叶自带的活性酶作用,在密封缺氧的条件下,普洱茶的变化会怎样?为了探索这一问题,笔者于2013年做了密封存茶的氧气实验。 实验方式:取同一年、同一工艺制作的景迈山古树茶,将茶叶平均分四份,采用4种保存方法。一份抽真空,一份放在密封袋密封,一份放入密封袋后定时加氧,第四份自然存放不密封。四份茶存在有除湿机的同一茶仓内。4年后冲泡对比。各取茶3克,泡水150克,泡5分钟。结果如下—— 真空存放:汤色变化最好,汤色呈金红色。茶香气保存最好,干茶、茶汤香气明显高于新茶。茶汤香明显。但苦退不好,是4个样中最苦的。 密封不抽真空:汤色变化好,汤色呈金红色。茶香气保存好,干茶、茶汤香气明显高于新茶。茶汤香明显,香气仅次于抽真空的。苦涩明显下降。 密封加氧:汤色呈金黄色,变化不如前两个。茶有香,但香气明显不如前两个。苦涩下降,下降呈度比抽真空的多,但与密封不抽真空的相似。
自然存放不密封:汤色呈金黄色,与密封加氧的类似。茶已经基本没有香气。有少许转化味。苦涩有下降,但下降程度不如密封的。
03 四个茶的叶底色泽没有明显差异。
原创: 杨中跃
来源: 普洱杂志
欢迎光临 茶帮网—一个茶厂与商家、消费者的交流平台 (http://www.chappo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