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是江苏人,他的祖父是位贡生。所谓贡生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高于秀才,低于进士的一种身份,与举人相当。贡生中优秀的已经可以选拔去担任县级官员了。
汪曾祺先生的家境相当殷实,或者说相当富裕,有两三千亩水田,两家药店,一家布店。这在地少人多,水稻高产的江南应该算大地主家庭了。
汪曾祺的父亲是个多才多艺的富二代,金石书画、体操足球,外加中国功夫,样样都会。家里还置办有各种中国乐器,时常有人来求赐画。这一切都使汪曾祺养成了对生活中的细节和优雅的敏感与追求。
1939年,日本人已占领江南,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来到昆明考取了西南联大中文系。后来成为汪曾祺妻子的施松卿也是这一年考上西南联大的,施松卿先是和现在还健在的杨振宁一班,后来因病休学一段时间,回校后转到那位上过央视朗读者节目的许渊冲先生所在的英语系。许先生前几天还来昆明参加了西南联大的校庆活动。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其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和汪曾祺、施松卿、杨振宁、许渊冲一同考入西南联大的还有一位来自云南西部景谷县猛主大山的学生,他的名字叫陶其礼,家族是烟帮大佬,有自己的武装,他的五叔在昆明开有大昌金行和新华茶庄,新华茶庄后来改名大昌茶庄和鼎盛茶庄。他考入的是经济系,却和汪曾祺一样都选择了沈从文的课。
20世纪40年代西南联大校舍一角。
第一家茶馆:吻合度50%
第二家茶馆:吻合度80%
组图:张卫民
第三家茶馆:吻合度100%
第四家茶馆:吻合度60%
在西南联大,打桥牌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娱乐活动。桥牌来自西方,两两配对,四人才能玩。它通过叫牌、打牌、计分等程序来决定输赢,是一种比较耗脑子的智力游戏。桥牌的英文名是“bridge”,许渊冲先生就给他起了个谐音的搞笑名字“不立志”,听起来还是颇有感觉的。
打桥牌由于要通过叫牌两两沟通,打牌技术难度也很大,所以非常容易产生误解和争吵。一旦声音高起,旁边的人会发出嘘声,大家都是学生,大多数情况是会降低分贝量的。
抗战时期美国大兵到昆明市郊小茶馆的饮茶照(照片选自《国家记忆》)
第五家茶馆:吻合度100%
昆明是汪曾祺先生学习、写作起步的地方,云南独特的人文、民族景观为他今后的创作、生活打下了一个绿意葱茏的背景。直到老年,他仍然念念不忘云南的茶馆、菌子、小吃,那些跟他擦身而过的路人以及刻骨铭心的友谊。联大、云南、茶馆、菌子这些特殊的名词,也被他用笔深深地刻在了文学的史册上。
原创: 杨凯
来源: 普洱杂志
欢迎光临 茶帮网—一个茶厂与商家、消费者的交流平台 (http://www.chappo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