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家 发表于 2013-10-10 22:47:2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本帖最后由 茶之家 于 2013-10-11 12:55 编辑

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历史与现状(概述) 一、机构的沿革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其前身始于1915年北京政府农商部在安徽省祁门县南乡平里建立的“农商部安 徽模范种茶场”。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茶叶专业研究机构。1917年11月改名为“农商部茶业改良场”。至解放 前,该机构名称与隶属关系多次变动, 但试验示范从未间断。在创建初期,我国老一辈的茶叶专家陆荣、吴觉 农、胡浩川、冯绍裘、庄晚芳、钱梁等曾在这里艰苦创业。三、四十年代已具一定规模,成为当时几乎所有茶 叶科技工作者向往的学习、实验基地,被誉为“茶叶科研艰苦创业的典范”和“茶叶专家的摇篮”。解放后, 1950年2月更名为祁门茶叶试验场,先后由中茶公司皖南分公司及安徽省农业厅领导;1962年改名为安徽省农业 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成为省农科院直属专业研究所之一。文革期间,省农科院撤销,茶叶研究所于1969年 下放到祁门县。1973年又归属省农科院至今。1995年,省编委下文定为安徽 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历经八 十多年的创业,全所拥有试验、示范茶园42.65公顷,科研、示范生产用房7254平方米。现有在职职工111人, 其中科技人员36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7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7人)。所内设综合栽 培研究室、机械制茶研究室、化验质检研究室暨安徽省农科院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市场信息研究室、所办公 室、财务科、示范茶场。 二、科研发展概况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创建初期至解放前的30多年间,由于国内屡遭战祸,机构变动频繁,人事不稳 定,人力、财力都受到限制,茶叶科研工作在艰难条件下起步,并逐步得以开展。至1949年解放,各项试验工 作有:(1) 栽培方面,开展了茶籽播种试验、扦插试验、压条方法、茶苗移栽时期和方法、施肥试验、采摘 试验、茶树病虫防治等研究。首次在国内建立了单行和双行密植茶园,并提出适合当时应用的改进播种和采摘 的试验结果。(2)品种方面,对祁门种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选种准备工作。(3)制茶方面,进行了萎凋程度 试验、揉捻程度试验、发酵程度试验、干燥程度试验、原料质地与萎凋、揉捻、发酵等相关作用试验等等,为 提高红茶品质提供了技术依据。首次在国内创制工夫红茶机械初制设备,开展初制工艺规程的研究,为制茶机 械化奠定了基础。(4)茶叶化学分析方面。在当时仪器药品常受限制的情况下,开展了茶树叶灰份含量、茶叶 水溶性灰份测定、茶叶内单宁与全涩量同生长期间气温高低、降雨量的关系;发酵时间与茶的主要成份变化的 关系研究。此外还进行了一些精茶与鲜叶化验工作。(5)技术人才方面。编印多种书刊,设置各类示范茶园并 培训出一大批茶叶技术人才,输送到全国各地,为我国茶叶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从解放到改革开放(1949—1978),机构虽经多次调整变动,但茶叶科研仍持续进行和发展,建立了专业科研 单位体制,提高了研究质量,加速了科研进度。(1)栽培学研究方面,对丛栽茶园进行更新复壮,建立梯形茶 园防止水土流失;进行了茶园持续丰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茶树六年生快速高产达到1776斤鲜叶产 量的结果;明确了茶园条播优于丛播,肯定了茶园改革播种方式的基本方向;迎接化肥工业的发展,开展茶园 肥料施用技术研究;迎接新农药的发展,对茶小绿叶蝉、绿盲蝽象、茶蚕、茶毛虫、茶蓑蛾等茶树害虫进行新 农药防治研究;改造低产茶园,实施改树、改土、改园和改革栽培管理技术的“四改”措施;开展茶树修剪技 术研究等等。(2)育种方面,选育出安徽1、3、7号三个国家级茶树无性系良种,并以安徽1、3、7号良种为主 体,结合其它良种,在全省建立了十三个良种基地,取得了明显效果。(3)制茶机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机具 改革试验,试制了萎凋帘的活动装置,设计了木质水力揉捻机、畜力揉捻机和木质解块筛分机、木质烘干机及 加温萎凋室。还进行红茶加温装置(萎凋)、萎凋槽烘茶等试验和应用。对全省红绿茶机具进行了调查,研制 了4CJW-265型采茶机。(4)1960年起,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简报》(后改名为《安徽茶叶科技》),参加多部 全国性茶叶书籍的编写;开办中专茶校,培养两届学员,为安农、浙农、屯溪茶校等提供教学实习场所,作专 题报告并指导学生实习。 改革开放以后(1978—至今),是茶叶研究所的科研工作发展最快、取得成果最多的时期。这一时期,茶叶研 究所根据省科委和省农科院的科研规划,确定以茶树良种选育为中心,以制茶研究开发与茶叶深加工为重点, 合理安排茶树栽培、病虫害防治、土壤农化与茶叶生化、茶叶综合利用等学科的研究。从“七五”到“九五” 共承担省科委农业攻关项目2项,重点项目6项,省农经委开发项目2项和产业化项目1项,院重点项目12项,科 技扶贫项目4项,横向课题4项。(1) 茶树良种选育与繁育:在我省茶树品种资源调查与利用、茶树新品种选 育、无性系良种快繁与优质高效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三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新品种选育,“六 五”—“八五”期间育成了“波毫”、“黄山早芽”、“黄荆茶”和“凫早2号”4个省级无性系良种。通过承 担省“九五”农业攻关项目“安徽特早生茶树新品种选繁及其应用配套技术研究”,又育成了石佛翠、蒿香茶 二个特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系。(2)名优茶开发、茶叶深加工研究。名优茶开发方面。在“祁红名茶研究”与 “凫绿四大名家传统风格恢复与品质提高研究”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绿香兰”、“黄山白雪”和“祁红香 螺”三个名优茶。茶叶深加工研究为省“八五”农业攻关项目。我所承担的茶叶内含物在医学上的应用和在日 用化工上的应用均已通过省科委鉴定为省级成果。(3)茶树栽培研究。在推广应用“茶树持续丰产综合栽培技 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衰退茶树树势复壮、提前停采时期、密植速成茶园建设、茶园深秋施氮、钾与 全素平衡施肥等多项研究。(4)茶树病虫害防治研究。与安农大共同主持了“安徽省茶树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研究”和“中国茶树害虫防治技术标准” 与“茶树高效保键增产菌的筛选、复配及应用研究”。(5)土壤农 化与茶叶生化研究。为提高祁红品质,对祁门主要茶区土壤理化性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改善叶底、提 高品质的施肥技术,即增施有机肥与钾肥、因季节选用适宜氮肥、平衡施肥与调节土壤酸碱度等。 三、成果及其转化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研成果丰硕。建国以来,共取得科研成果百余项,其中1978年以来,我所主持 或共同主持的地(市)、省级获奖成果45项,获省级成果奖的主要有: 1 祁门茶区茶小绿叶蝉发生趋势和虫口数量高峰始期预测技术研究;1981年获安徽省政府四等奖。 2 成年茶树提前停采时期和隔年周期停采研究;1983年获安徽省政府三等奖。 3 建立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几项技术问题;1984年获安徽省政府三等奖。 4 安徽省茶树主要害虫 综合防治研究;1986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5 茶园持续丰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研究;1987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6 安徽省茶树地方品种资源调查整理与利用研究;1987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 密植速成茶园高产稳产综合技术研究;1987年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8 综合开发我省外销茶生产基地的技术经济政策情报研究;1989年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9 安徽名茶(凫绿“四大名家”)传统风格恢复与品质提高研究;1989年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10 安徽名茶开发—祁红名茶研究;1990年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11 “顶谷大方”名茶技术开发与推广;1992年获省星火三等奖。 12 茶树新品种—波毫选育研究;1992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3 茶树新品种—黄荆茶选育研究;1993年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14 茶树无性系良种及其优质高产配套技术研究及应用;1994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5 机械化采茶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1994年获省星火四等奖。 以上成果推动了我省茶叶的生产与发展,在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1958年—1978年茶园持 续丰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研究,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各产茶省纷纷派人来所参观学习;选育的无性系良种安 徽1、3、7号、波毫、黄山早芽、黄荆茶等在省内外推广应 用;同时,省内无性系良种基地建设为本省无性系 良种的推广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茶叶研究所又育成凫早2号、石佛翠、蒿香茶等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系),正在推广应用;其中“凫早 2号”茶树新品种又被审定为国家级茶树新良种。近年来研制的“绿香兰”茶,1997年荣获第二届“中茶杯”评 比特等奖;研制的“祁红香螺”茶为“祁红”之精品,1998年5月,在安徽省第五届名优茶评选中排名红茶类第 一,荣获安徽省名茶称号;研制的“黄山白雪”茶,1998年5月,在安徽省第五届名优茶评选中为第二名,荣获 安徽省名茶称号。安徽省“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祁红特色茶叶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已成功研 制出高科技产品——“祁红超微茶”。 四、出版著作、发表论文 为总结交流科研成果,编印了《茶叶试验研究资料集刊》1—6集,发行万余册。自1960年起主办出版了《茶叶 科学简报》(后为《安徽茶叶科技》)内部刊物128期,发行省内外,1993年因办刊经费所限,暂停刊。同时参 与编写了《祁红》、《中国茶树栽培学》、《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叶卷》、《茶叶科技问答》(后正式出版为 “茶叶生产二百题” )、《中国茶树品种》等多种书籍。据初步统计,我所科技人员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刊物 上发表文章有400余篇。 五、仪器设备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图书资料管理完善,现有图书资料、中外期刊1.7万余册,立卷科技档案852卷, 茶叶科技资料8247卷。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研仪器设备,经不断更新,目前有价值千元以上的仪器设备80余台套,具有较 强的茶叶检测分析能力,尤其是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可进行茶叶中微量元素检测、香气 成份分析及农残定量检测。有红、绿茶初制微型设备各一套,可开展红、绿茶各种样品的研制;还有名优茶、 红、绿茶初精制加工设备90余台套。 多年来,本所研究工作的重点是:围绕茶叶高产优质高效栽培,进行茶园土壤培育、茶园肥料及施肥技术、 采摘修剪等技术研究;茶树新品种选育及繁殖技术研究;茶树主要害虫发生规律、测报技术、综合防治、新农 药效果及安全使用等研究。在茶叶加工方面,以提高红、绿茶传统品质风格为核心,开展制茶工艺、名优茶创 制与系列产品开发、初精制厂设计及机具选型配套等项研究。为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使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 生产力,本所将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抓住WTO 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对外开展各种形式的 合作与开发,为安徽茶业的持续发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协会地址:http://www.ahcotton.cn/tea/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

邮编:2245600

电话:(0559) 4512744 451619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